近年来,银行业的利润增速呈现出明显的放缓趋势。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4%,相比于一季度的0.7%增速有所放缓。
会议指出,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准确把握西部大开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和使命,保持战略定力,一以贯之抓好贯彻落实,聚焦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稳健经营、健康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研究制定了《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现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就《暂行办法》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为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稳健经营、健康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研究制定了《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日前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8月20日至22日,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带队先后赴宁夏、青海调研,围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强央地监管协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与地方党委政府座谈交流,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研究工作思路举措。
截至2024年4月30日,A股市场共有5,35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年度财务报告,其中主板3,195家、创业板1,340家、科创板571家、北交所248家,实现盈利的4,228家、发生亏损的1,126家。按期披露年度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209家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中无法表示意见29家、保留意见85家、带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95家。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从疫情阴霾中复苏,发达国家的央行们开始采取量化紧缩(QT)措施,以应对通胀和市场过热的压力。然而,在债务水平高企、市场流动性紧张的背景下,如何在大规模发债的情况下有效实施QT,成为了各国央行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持续的息差压力下,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减员潮。据财联社消息,截至2024年8月22日,南京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和沪农商行等四家银行的减员人数已超过4000人。这一趋势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尤其在经济环境和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银行业的就业形势如何变化,成为了热点话题。
8月22日,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公布了2024年2季度北京银行业主要统计指标。数据显示,2季度北京银行业总资产余额352301.15亿元,总负债余额336896.5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7259.88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55850.42亿元,不良贷款余额1312.55亿元。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在动态变化中实现了均衡和稳定,特别是在发达经济体政策外溢影响减弱以及我国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近期,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均升破7.2,8月1日至12日的累计涨幅分别为0.6%和0.7%,显示出人民币汇率压力逐步减轻。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这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在全球银行业中继续占据领先地位,彰显出中国金融体系的强大实力和稳定性。这些银行不仅在国内经济中扮演着主力军和压舱石的角色,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日益增强的竞争力。
2024年8月,中国银行业协会推出“中国银行业前100名单”,以2023年末国内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依据排序,对前100家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和资产质量等综合展示。作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这100家代表性银行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大的金融机构、实现金融强国目标具有重大意义。